過年,能和家人一起做道菜是值得珍惜的。
我的外婆是非常勤奮的人,或許也是時勢造英雄,從結婚前的大小姐到婚後搬遷來台灣,成為扛著一家子的事自己做的堅忍女性。和鄰居媽媽學做菜、養雞、和麵糰做包子饅頭、打毛線衣和縫紉,從一開始不會說台語,到我和她一起去菜市場時,用流利台語從第一攤聊到最後攤,菜價和品質瞭若指掌。
每年過年 (以及暑假),外婆都會燒一桌滿漢全席的好菜,自己醃製臘肉、香腸、滷味拼盤、湖州粽、春捲、餛飩、紅燒黃魚、清蒸石斑、乾燒大蝦、草魚頭粉絲煲、紅燒田雞、干貝香菇雞湯、涼拌海蜇皮、冬菇燴海參、炸紅豆年糕、銀耳蓮子甜湯,甚至裝盒冷凍並仔細註明,讓我們帶回家延續品味著。
好菜太多不勝枚舉,什錦菜 (又稱十香菜、如意菜) 堪稱經典之作,在上述的主菜旁,清爽素雅,是平衡味覺的好配菜。老實說我並沒看過外婆製作的過程,因為她總在我們回去前都做好了。隨著我離家、離開台灣,每逢過年想著家人團聚,念著和外婆一起包餛飩、春捲、芝麻湯圓的舊日時光,因此請媽媽向外婆詢問步驟,做之前也再與外婆通電話確認,步驟看似不難但費時費工。
手邊的材料雖不盡完全相同,完成時,嘴裡嘗的是外婆的味道,腦海浮現的是她在廚房拿著鏟子、轉著大炒鍋的瘦小駝背身影,心裡想的是感念與傳承。
什錦菜 (Assorted Vegetables)
材料 Materials
醃嫩薑
酸菜,先泡水洗去鹽分
醬瓜
麵筋
黃豆芽,剔除尾端,先炒軟半熟
芹菜
乾香菇,先浸泡冷水
黑木耳
胡蘿蔔,去皮
乾金針,先浸泡冷水,剪去蒂頭
冬筍,先川燙熟
豆干,先川燙
豆干絲 (我自己加入的食材),先川燙
取量比例為:黃豆芽3份,豆干絲2份,其他1份。
調味:醬油、鹽。
醃嫩薑
嫩生薑摘除薄膜,刷洗乾淨,蔭乾 (不晒乾避免纖維老化)。以鹽反覆搓揉,醃漬隔夜使軟化、脫水。取出瀝乾,加入等量的糖、醋醃漬,置於冰箱冷藏一週可用。取食時及製作時勿沾到生水。
所有材料切絲。
開小火炒,放適量油 (油不能過少、但也不能油膩,可一邊煮同時調整)。
先放入香菇、胡蘿蔔、豆干炒軟,不能加水。再依序加入黃豆芽、冬筍、金針、麵筋、黑木耳、芹菜、豆干絲拌炒炒熟,以醬油、鹽調味,若有黏鍋可再多加點油。最後加入醬瓜、醃嫩薑、酸菜,炒二十分鐘,至汁液收乾,水分越少越耐存放。
此道菜適合一次製作大量分裝,每次取一部分,冷食亦佳。
